垃圾滲濾液是一種黑色或者黃褐色的帶有惡臭氣味的液體,滲濾液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包括各種難降解有機物(如各種芳香族化合物和腐殖質等)、無機鹽(如銨根、碳酸根和硫酸根等)和金屬離子(如鉻、鉛和銅等)。由于垃圾中的成分復雜,垃圾滲濾液水質的特點之一就是污染物含量很高,而且往往含有生物毒性,其中COD的質量濃度可高達20000mg/L以上,包含苯及其多種衍生物,氨氮的質量濃度可達2000mg/L,這種含有有毒有機物和高氨氮的廢水給其處理,尤其是生物處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除了有毒的芳香族化合物外,滲濾液還含有大量的腐殖質和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機物,這些有機物雖然沒有生物毒性,但由于分子量大,具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微生物無法實現有效的降解,因此,只采用活性污泥法不能實現對滲濾液COD的有效去除,必須增加深度處理工藝,垃圾滲濾液的另一個特點是水質水量變化大,地域對滲濾液的水質有很大的影響,相對來說,歐美國家的滲濾液污染物濃度尤其是氨氮要低于亞洲國家,歐美國家滲濾液中的氨氮的質量濃度一般在1000mg/L以內甚至更低,而亞洲國家的滲濾液氨氮的質量濃度一般都在1000mg/L,甚至可以達到5000mg/L,這可能與不同地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有關,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產生的滲濾液水質差別也很大,根據垃圾填場的場齡不同,垃圾滲濾液可以分為早期垃圾滲濾液(填埋場場齡5a以內)、中期垃圾滲濾液(填埋場場齡5~10a)和晚期垃圾滲濾液(填埋場場齡10a以上)。
垃圾滲濾液處理方法;生物處理法 垃圾填埋場環境復雜,其中不乏各類高污染有害物,威脅著周邊的水生生態系統,尤其是地下水。為了解決安全排放問題,各地區制定的排污標準不斷提高。在對垃圾滲濾液進行處理時,要想達到如此苛刻的標準,那么就要保證處理工藝的合理、穩定和科學。對生物處理法而言,它具有經濟性、可靠性、簡易性等特點,為此,生物處理法常作為滲濾液處理過程中的主體工藝。在衡量水質的可生化性時,可通過對BOD/COD值的變化來判斷,如果該值小于0.3,需要配合適宜的預處理法,待其大于0.3后才能使用生物法進行處理;當BOD/COD大于0.3,可以直接使用生物處理法,此法包括厭氧、好氧生物處理,或兩種處理法相結合。 物化處理 法針對大顆粒雜質,在對其進行預處理過濾時,可以使用物化處理法,同時也可以深度過濾微米級,甚至納米級的微小粒子。為了保證主體工藝系統能夠穩定的運行,物化處理要對滲濾液中的NH3-N和重金屬離子進行過濾。主要的物化處理法包括膜處理、化學氧化法、吸附法,以及化學沉淀和混凝法等。蒸發處理 蒸發是一種易操作、但成本昂貴、對能源需求很高的處理方式。它運用加熱、提供系統負壓的途徑,將滲濾液的水份蒸發,水汽通過冷卻系統收集至儲池,而濃液繼續濃縮,到濃漿狀態時,再利用脫水系統,使其失水近似干渣態。要把蒸發系統的運行狀態利用到,同時阻截可揮發物質及NH3-N的流失,通常在滲濾液的酸堿度方面做適當的調整。 蒸發步驟及運行較簡單,且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蒸發系統的設備精密,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通常,當滲濾液NH3-N的濃度超標嚴重時,可考慮加入去NH3-N、去揮發物的工序。滲濾液通過蒸發處理的排水幾乎達到理想要求,如果出水的揮發物質中COD濃度較高或NH3-N濃度較高,則要考慮更進一步的處理,以滿足排放標準。 蒸發系統還能對深度處理后的濃液進行進一步干漿化的處理,由此降低濃液回灌導致的鹽富集、結垢等一系列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