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鍍廢水的主要含重金屬離子,少量的有機物,油脂類物質,其它有機污染物,少量的SS等。
電鍍廢水常用的方法有化學法、生物法、物化法和電化學法等。
化學法是依靠氧化還原反應或中和沉淀反應將有毒有害的物質分解為無毒無害的物質,或者直接將重金屬經沉淀或氣浮從廢水中除去。
生物處理是一種處理電鍍廢水的新技術。一些微生物代謝產物能使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改變價態,同時微生物菌群本身還有較強的生物絮凝、靜電吸附作用,能夠吸附金屬離子,使重金屬經固液分離后進入菌泥餅,從而使得廢水達標排放或回用。
物化法是利用離子交換或膜分離或吸附劑等方法去除電鍍廢水所含的雜質,其在工業上應用廣泛,通常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電化學法一種新型經濟可靠的電鍍廢水處理新技術。
電化學法主要有電解法,原電池法,電滲析法,
電解法是利用電解作用處理或回收重金屬,一般應用于貴金屬含量較高或單一的電鍍廢水。電解法處理Cr(VI),是用鐵作電極,鐵陽極不斷溶解產生的亞鐵離子能在酸性條件下將Cr(VI)還原成Cr(Ⅲ),在陰極上Cr(Ⅵ)直接還原為Cr(Ⅲ),由于在電解過程中要消耗氫離子,水中余留的氫氧根離子使溶液從酸性變為堿性,并生成鉻和鐵的氫氧化物沉淀去除鉻。電解法能夠同時除去多種金屬離子,具有凈化效果好、泥渣量少、占地面積小,能耗小等優點,
原電池法是以又叫鐵碳微電解法,鐵碳填料和廢水中導電電解質起導電作用構成原電池,通過原電池反應來達到處理廢水的目的。近年來,鐵碳微電解技術在電鍍廢水的處理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電滲析技術是膜分離技術的一種。它是將陰、陽離子交換膜交替地排列于正負電極之間,并用特制的隔板將其隔開,在電場作用下,以電位差為推動力,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把電解質從溶液中分離出來,從而實現電鍍廢水的濃縮、淡化、精制和提純。
電凝聚氣浮法 采用可溶性陽極(Fe、AI等)材料,生成Fe2+、Fe3+、Al3+等大量陽離子,通過絮凝生成Fe(OH)2、Fe(OH)3、AI(OH)3等沉淀物,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同時,陰極上產生大量的H2微氣泡,陽極上產生大量的O2微氣泡,以這些氣泡作為氣浮載體,與絮凝污物一起上浮。大量絮體在豐富的微氣泡攜帶下迅速上浮,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